号: 485759583/202201-00015 信息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主题分类: 其他,其他,其他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地震局 发布日期: 2022-01-26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什么是地震灾害风险防治?

作者:安徽省地震局 发布时间:2022-01-26 16:05 信息来源:安徽省地震局 阅读次数:

安徽省地震局副局长张有林:说到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地震灾害风险”。地震灾害风险指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地震发生及由其造成伤害、损失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地震灾害风险不仅与地震本身有关,而且与人文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暴露度关系更加密切,呈现从直接灾害向次生灾害、衍生灾害等多风险演化的新趋势,从传统的人员伤亡和建设工程破坏,向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渗透扩展的新动向。

简单来说,“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就是通过预防和治理来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把地震灾害的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尽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主要包括风险调查、风险评估、风险治理和风险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

比方说我省正在开展的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程项目就属于“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内容,我们一直在开展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学校等场所的房屋设施抗震加固等工程项目属于 “地震灾害风险治理”内容。

说完了“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概念,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

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考察时,全面阐述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提出新要求。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对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行专题研究、专题部署,深刻阐述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所以,我们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

第二,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是立足我国地震灾害总体形势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信很多听众都有所了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地震灾害从造成的人员伤亡来看又是群灾之首,全国58%的国土、45%的县级市、62%的地级市、70%的百万以上人口的大中城市、25个省会城市位于Ⅶ度或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小震致灾、中震大灾、大震巨灾”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而且,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人口和经济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和工程系统更加易损,地震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风险不断增强,灾害链条不断延伸,,地震灾害的敏感性、破坏性、衍生性、复杂性更为突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形势更加严峻和艰难,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威胁与影响更加深重。所以,防震减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地震安全服务更加迫切和必须。

第三,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保障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成果的根本保证。

就我省而言,安徽省地跨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地带,地质构造复杂。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斜穿全省,安徽段总长度达450公里。我省是全国唯一一个郯庐断裂带与中国大陆南北分界线交汇的省份,震情形势严峻复杂。

近年来,咱们安徽已经发生多次强有感和破坏性地震,2009年4月6日肥东3.5级地震,2011年1月19日安庆4.9级地震,2015年3月14日阜阳4.3级地震,相信收音机前的一些听众朋友还有印象,甚至亲身经历过。特别是阜阳地震造成2死13伤,震区老旧房屋损坏严重,是典型的“小震大灾”。

当前,我省正处在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快车道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我们要通过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全省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以此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