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避险减灾来说,每一秒都十分宝贵”——中国地震预警网在四川地区示范运行情况探访

发布日期:2023-02-10 16:09信息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责任编辑:中国应急管理报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5月6日10时30分,四川省康定市实验小学师生正在上课。突然,地震预警声响起,32名校职工立刻组织368名学生就地避险,几秒后,全体师生手拿课本护住头部,按照平时“每周一跑”既定路线撤离,仅用2分47秒就从教室安全撤离到操场。

这不是地震,而是一次演练,既是对学校应急避险能力的检验,也是中国地震预警网在甘孜州进行的一次地震预警系统测试。

四川省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境内分布着鲜水河、龙门山、安宁河—则木河三大断裂带,地震频率高、分布广、强度大、灾害重。2018年,四川省被确定为全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先行先试地区,开始探索预警建设的可行性、检验技术,为全国地震预警系统全面铺开建设提供样板。

近年来,四川省地震局全力推进四川地区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建设,全面实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现四川全域秒级预警信息和分钟级速报信息全链条产品产出,目前已初步形成预警专业终端、广播电视、应急广播、手机APP和定制服务等多种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预警首报平均用时6秒,烈度速报精度达到10公里至15公里。

预警发布时间不断提前

中国地震预警项目在四川的建设总投资为2.24亿元,主要任务是建成省级预警中心、台站观测、通信网络、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与保障五大系统,构建地震预警体系,拓展信息发布渠道,打通电视、广播和新媒体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四川是先行先试地区中台站最多、面积最广、震情形势最严峻的地区,建设任务也非常艰巨。”四川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雷建成介绍,该局坚持防震、建设、应用“三不误”的原则,先后开展三轮“百日攻坚”,克服汛情、疫情和交通等因素影响,共新建、改建台站1419个,新建通信信道740条,建成包含烈度速报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平台、179个市县信息转发平台及596个信息发布终端等在内的预警中心,构建了省级网络技术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

2021年6月,经国家级先行先试督导组检查评估合格,中国地震预警网如期在四川地区实现示范运行。

四川地震台副台长、研究员苏金蓉介绍,项目建设完成后,四川省地震监测站网的台站数量从原来的795个增加至2003个,省内整体地震监测精度从2.4级提升到1.6级,在四川省域内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实现试点服务最早、服务人群最广、服务方式最多等目标。目前,四川省地震局正以“中国地震预警网”为标识,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2019年12月18日,内江市资中县发生5.2级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在震后8秒推送出预警信息。在2021年9月泸州市泸县6.0级地震、2022年4月宜宾市兴文县5.1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预警网分别在震后5秒、4秒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苏金蓉说:“可不要小看从8秒到5秒、再到4秒的变化,地震发生后,对于避险减灾来说,每一秒都十分宝贵。我们持续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技术试验,就是想将预警时间提前再提前,为大家争取更多避险逃生时间。”

预警服务渠道持续拓展

针对地震预警信息覆盖面小、公众预警意识不强、信息发布渠道窄等问题,四川省地震局不断拓展服务渠道,扩大地震预警信息覆盖面,构建覆盖行业部门、延伸至个人的信息服务体系,着力打通地震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

四川部署安装了548套紧急地震预警信息终端,主要分布在党委、政府、军队、企业和学校,覆盖省抗震救灾指挥部42个成员单位以及能源等重点行业部门,179个县(市、区)党委、政府,保障了行业部门内部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

2021年9月16日,中国地震预警网在震后5秒发出泸县发生6.0级地震的预警信息,成都铁路局的预警信息终端实时接收到预警信息,为铁路部门及时启动地震应急处置预案、精准停运部分线路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我们还在全省183个县开通电视预警,在730个镇街7500个村开通地震预警服务。”苏金蓉介绍,四川省地震局积极推进地震预警信息面向乡村服务的试点工作。雅安市芦山县48个自然村以应急广播为依托,联动地震预警终端,在全省率先实现地震预警信息“村村响”。此后,乐山、眉山、广元等地先后开展“应急广播村村响”预警试点,打通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取得初步成效。

四川省地震局还在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渠道拓展方面进行探索。2021年7月,由中国地震预警网产出、四川省地震局推送的地震预警信息,在川观新闻、支付宝APP上完成对接上线,可以弹窗形式为用户提供秒级地震预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快速选择避震措施。同时,该局开发的首款官方预警信息APP——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已上架应用商店。

如今,四川省地震局通过国家、省、市、县四级立体联动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和烈度速报信息,可为政府应急救援决策、特殊行业紧急处置、公众地震应急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地震预警科普着力创新

“地震预警技术要发挥社会减灾效益,除在技术上要不断突破外,还要加强科普宣传,帮助群众客观认识地震预警、正确识别预警信息、科学进行应急处置。”四川省地震局公共服务处处长赵永说。

地震预警技术是行之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但也存在盲区和误发的可能性。2016年8月1日,日本个别地震台站受到雷电干扰,对外误报发生9级地震,导致部分轨道交通短时停运、社会面形成一定恐慌。四川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与科技处副处长王双洪说:“地震预警存在预警盲区,可能有误报和漏报等问题。在科普时,我们要主动创新、积极发声,消除部分群众关于‘地震预警技术是万能的’错误认识,让群众保持合理的期望值。”

四川省地震局制作《吹爆全网的地震预警是什么黑科技》等科普微视频,联合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和防灾减灾馆,开展“防震减灾科普‘五进’大篷车”——减灾巴士“说震事儿”活动,走进凉山、攀枝花等地进行科普宣传,同时开展专家在线访谈等活动,帮助公众正确认识地震预警技术。

预警管理,立法先行。四川省地震局与省司法厅协商,将地震预警立法列入年度部门规章调研项目,将预警信息发布地方标准按程序报省质监局审批。此外,该局制定《中国地震预警网四川信息发布约定(试行)》及《紧急地震信息发布规定》,为中国地震预警网在川信息发布提供依据。

下一步,四川省地震局将从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全力强化台站运维保障、全域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全程推动预警实验室组建四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推进中国地震预警网融合建设,进一步在预警结果的“快”和“准”、预警服务的“宽”和“广”、预警融合的“深”与“畅”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