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震科技新突破:郯庐断裂带发震风险评估与震灾防控技术获省级立项

发布日期:2024-09-13 16:02信息来源:市地震局 责任编辑:市地震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由安徽省地震局郯庐大别地球物理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倪红玉牵头,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和合肥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发震风险评估和震灾防控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课题,经过严格评审与激烈竞争,成功突围获得2024年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的立项支持,标志着安徽省在地震科学研究与灾害防控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安徽省地震局党组高度重视郯庐断裂带的地震研究工作,自 2009 年开始实施“一场一带一站”科技发展战略,相继成立了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重点研究室、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安徽省郯庐-大别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筹建地下结构探测与震灾风险防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谋划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科学问题和长期规划方案。

本项目将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多源数据集,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探测、数值模拟等先进技术手段,将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发震风险和震灾评估开展震源—介质—预测—防控的全链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建立高精度发震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对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及地震灾害风险的精细化评估;研发震灾快速响应与智能防控系统,提高地震应急响应速度与灾害防控能力;同时,还将探索地震预警技术的本地化应用,为提前预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提供有力支撑。

本项目是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针、安徽省委、合肥市委领导关于深入研究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发震规律及影响研究的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灾害评估、防震减灾、城市规划和韧性提升以及科学认识孕震机理、构造演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与成果的不断转化应用,预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一是显著提升全省地震灾害防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增强社会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构建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三是推动地震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拓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展望未来,安徽省地震局郯庐大别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将继续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依托此次项目的实施,不断探索地震科学的新领域、新方法,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