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485759583/202202-00004 信息分类: 部门文件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22-02-11
发布机构: 黄山市地震局 发布日期: 2022-02-16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黄震办字〔2022〕4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关于印发《全市地震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作者:市地震局 发布时间:2022-02-16 10:56 信息来源:黄山市地震局 阅读次数:

 

各区县、黄山风景区、黄山经济开发区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局机关各科室: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据中共黄山市委 黄山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等工作要求,结合全市地震系统实际,经研究制定了《全市地震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黄山市地震局

                                 2022年2月11日

 

 

 

 

 

 

全市地震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

(2021—2025年)

 

全国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地震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防震减灾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传播防震减灾法律知识,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向纵深推进,全社会防震减灾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抵御地震灾害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据中共黄山市委  黄山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等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结合全市地震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提高防震减灾法治化水平为目标,以持续提升全社会公民防震减灾法治素养为重点,以增强防震减灾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为着力点,突出防震减灾普法重点内容,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防震减灾法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地震系统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效,普法工作长效机制更加完善,“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地震系统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法治能力明显提升,防震减灾工作相对人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和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最根本的保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部署,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两个至上”,始终做到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以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服务大局。围绕防震减灾中心任务深入开展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市各地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和制度措施的基础上,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着力完善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确保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坚持创新融合。创新工作理念,着力推动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载体和方式方法创新,注重采用贴近实际、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把防震减灾普法融入防抗救能力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高、部门领导机制完善等全过程,推动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统筹考虑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法治水平、推进防震减灾法治建设等因素,将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将普法与执法一体化推进,着力提高防震减灾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市地震系统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各类媒体和平台,发挥好各类基层普法阵地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宪法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推动全市地震系统工作人员带头恪守宪法原则、维护宪法权威。要结合地震部门实际阐释好宪法精神,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捍卫并坚守宪法精神,创新宪法学习宣传方式方法,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推动宪法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等国家重要法律。组织广泛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地位,宣传民法典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适应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需要,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刑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等,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增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适应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大力学习宣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强化地震系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理念。

(四)深入学习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安徽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规定、地震行政执法规定、地震行政复议规定、地震行政法制监督规定、地震行政规章制定程序规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关于废止部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和全社会抗御地震风险能力。

(五)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切实做好党内法规宣传同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教育引导地震系统广大党员尊崇、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学习宣传党内法规,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底线意识,提高地震系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一)加强地震系统干部法治教育。建立健全地震系统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机制,将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模范守法作为地震系统法治素养提升的关键,结合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加大对地震系统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地震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二)加强建设工程从业人员法治教育。落实企业从业人员学法守法用法制度,深化“法律进企业”,加大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从业人员的防震减灾法治教育培训力度,促进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规定抗震设防要求标准,促进建设工程和企业严格依法依规生产,形成全员参与支持建设工程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安全生产、群防群控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结合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将防震减灾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法治教育内容。大力加强青少年防震减灾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和技能训练,帮助青少年掌握必备的防震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鼓励各级学校搭建互联网线上安全教育平台,利用图文并茂的安全教育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防震减灾安全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四)深入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教育。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积极推进地震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震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向社会公众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和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基本技能,组织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提升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发挥各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教育基地作用,让更多的公众走进基地,近距离传播防震减灾意识、传授抵御地震灾害风险技能。

四、增强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推进防震减灾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防震减灾法治文化阵地,扩大阵地覆盖面和利用率。依托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新媒体资源搭建普法宣传平台,在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等因地制宜设置专题展板、墙画、挂图等,定期制作推送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推进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依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社区、企业等单位加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防震减灾数字图书馆、安全教育体验馆、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建设力度。

(二)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普法。利用“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办好“黄山市地震局”微信公众号和网站普法专栏,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提高防震减灾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用,推动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线上线下互联互通、覆盖人群广泛、普法对象精准的防震减灾新媒体矩阵。坚持效果导向,在充分利用传统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础上,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地震系统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五、开展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一)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普法活动。全市地震系统每年要结合“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全国防灾减灾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当地广场、公园、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公共场所等地设置咨询台,采取专家现场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发放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普及读物、举办应急疏散演练、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二)开展全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继续联合教育局、科技局、科协等单位开展全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把防震减灾普法工作融入其中。

六、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地震系统要把普法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科学研究制定落实本规划的方案举措,明确重点任务,认真组织实施。要把普法工作纳入本部门法治建设总体部署,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难题,积极构建普法工作长效机制。

(二)落实普法责任。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压紧压实普法责任链条。根据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完善部门普法责任清单,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推动普法工作落实落细。落实完善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以普法责任推动普法质效提升。

(三)健全普法队伍。加强地震系统普法工作机构建设,加强普法骨干培训,积极探索研究式、互动式学法方式,不断提高普法工作人员政治素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强化总结评估。结合工作推进要求,开展普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总结验收,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强化检查评估结果运用。及时发现、总结、推广防震减灾普法依法治理经验做法,推动防震减灾普法工作创新发展。

关于印发《全市地震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doc